充满威胁的作战环境是否仍要遵循黄金1小时救治原则?看美剧PJ们怎么做
2013年2月18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Inside Combat Rescue”的记录片,以纪实的方式通过安装在直升机及空降救援医务人员头盔上的微型摄像头,详尽真实的记录了美军驻阿富汗坎大哈空军基地空军救援小组,包括两架黑鹰救援直升机+机组人员+急救人员即PJ(USAF Pararescue Jumper )在基地情报及指挥部门领导下,多次在危险情况下执行紧急救援及医疗后送任务,救助伤病员的实战真实过程。PJ是战斗部队和战伤救治机构的完美融合体,其座右铭是“These things we do,that others may live”。
该记录片共6集,是美国空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允许摄像机在战场实地拍摄,拍摄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与美国空军的精锐救援队一起在阿富汗部署, 360度全景记录了PJ及其指挥部门如何在战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纪录片,虽然有部分内容经过导演及制片的设计与渲染,但其中的伤病员救援实例及救援过程中美军情报、指挥、救治、协同等操作执行过程,还是具有相当部分的真实性,很多经验教训与做法,值得未来在危险地域开展直升机医疗后送的有关部门借鉴参考。
我们将节选部分场景片段,通过讲述情节发展及分析美军处置原则与流程的方式,来进行解读与分享。其实一个场景甚至一个镜头,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所能发现及获得的启示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兴趣参加观影+解读+讨论的你们,赶紧来后台留言吧!
小编评述:
这段剧情看点其实很多,从作战情报、指挥流程、伤情处置、到复盘研讨中上级指挥官的指引与忠告,很多细节点值得深入思考,小编抛砖引玉,大胆归纳几点,欢迎大家群策群议,到后台发表意见哈!
一是救援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组织救援行动首先要确保不会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所以,黄金救治时间窗,只是一个理想的原则,万一实现不了怎么办呢,可以学习我们前期推文哦!(延时战现场救护:超过“黄金一小时”的现场急救策略;调慢时钟:延长“黄金一小时”救治时间窗)
二是信息情报对于救援行动的重要性十分关键。无论是作战情报,还是伤员伤情,对PJ们做出决策都有很大影响。战况将引导指挥人员开展适当的防卫;伤情信息则为提前做好伤员接收准备、高效稳定伤情提供依据。
三是PJ急救技能完备且救援直升机上药材装备配备齐全。呼吸机、监护仪、液体、O型血一应俱全。本次机上救治中,PJ在摇晃剧烈的环境下娴熟的为伤员建立了静脉通道,大家还能在后续情节中看到PJ进行环甲膜切开术及骨髓穿刺。充足的救治器材准备以及高超的急救技能是确保伤病员途中伤情稳定的关键所在。
静候寒区 万物生
初心如雪 见天地

冬天来了,各位亲们注意防寒保暖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