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伤救治    充满威胁的作战环境是否仍要遵循黄金1小时救治原则?看美剧PJ们怎么做

充满威胁的作战环境是否仍要遵循黄金1小时救治原则?看美剧PJ们怎么做

创建时间:2024-09-10


写在前面的话

2013年2月18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Inside Combat Rescue”的记录片,以纪实的方式通过安装在直升机及空降救援医务人员头盔上的微型摄像头,详尽真实的记录了美军驻阿富汗坎大哈空军基地空军救援小组,包括两架黑鹰救援直升机+机组人员+急救人员即PJ(USAF Pararescue Jumper )在基地情报及指挥部门领导下,多次在危险情况下执行紧急救援及医疗后送任务,救助伤病员的实战真实过程。PJ是战斗部队和战伤救治机构的完美融合体,其座右铭是“These things we do,that others may live”。



该记录片共6集,是美国空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允许摄像机在战场实地拍摄,拍摄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与美国空军的精锐救援队一起在阿富汗部署, 360度全景记录了PJ及其指挥部门如何在战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纪录片,虽然有部分内容经过导演及制片的设计与渲染,但其中的伤病员救援实例及救援过程中美军情报、指挥、救治、协同等操作执行过程,还是具有相当部分的真实性,很多经验教训与做法,值得未来在危险地域开展直升机医疗后送的有关部门借鉴参考。

我们将节选部分场景片段,通过讲述情节发展及分析美军处置原则与流程的方式,来进行解读与分享。其实一个场景甚至一个镜头,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所能发现及获得的启示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兴趣参加观影+解读+讨论的你们,赶紧来后台留言吧!



本次节选剧情概要

言归正传,本次给大家分享的是《战地救援英雄》第一集:走入火场中的一个情节片段(大约在第一集的1分38秒到19分30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对充满不确定威胁的作战环境,美军是如何考虑和实施“黄金1小时”救治原则的。该段主要讲述了PJ小组赴前沿作战地域救援一名阿富汗国民军伤员的过程。

剧情展开主要分为4个阶段:受领任务;等待安全排查;前接伤员及机上处置;复盘讨论。



1.受领任务


位于坎大哈空军基地的作战指挥中心(片中未明确给出该指挥中心的上下级关系,但根据剧情判断,应是PJ分队的本级指挥中心,能够实时收到来自各前沿作战基地及战术地域的作战相关情报,但剧中的伤员后送任务则都是由上级相关部门下达的)接到紧急后送1名阿富汗国民军伤员的任务,从情报传输屏幕窗口,可以了解到较为详尽的伤员情况:IED爆炸造成左腿骨骨裂,伤势未知,已经进行了急救措施处置。(我们可以看到分队指挥员很认真的在小本上记录了伤员信息)。

接到任务后,相关人员立刻开始研判情况,明确伤员接送点为非合作单位/地域(unpartnered),即无美军的阿富汗单位,无地面情报通讯。在无法确保着落地点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年轻的分队指挥员认为即使是非合作单位,但如果机降地点经过排雷,他们仍可以执行任务。虽然期间总指挥部考虑使用地面后送工具,但最终仍将该名伤员医疗后送的任务下达到了PJ的指挥中心。于是PJ小组出发,但出发前并未明确实际降落地点,因无法确保降落地点的安全性,即是否可能仍有IED,飞行途中经与信息指挥中心商议,决定前往某前沿作战基地了解情况,并等待相关部队出动排雷,以确保直升机降落安全。




2.等待安全排查


PJ小组(长机和僚机)一起降落在某前沿基地,小组负责人立刻与基地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主要了解了IED爆炸距离及目前排雷的情况,并详细询问了近期作战情况(可见这位负责人的军事素养哦),基地负责人告知PJ们这几天附近有几次小规模交火,IED爆炸地点离基地约6km,暗示周围地域也很不安全,另外还告知已经派部队前去排雷。

于是PJ们只能陷入漫长的等待,伤员救治的黄金1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仍无法确认着落地区的安全性,直升机上的防卫力量(2挺机枪)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以便突然遭遇袭能够随时应对。

在经历了1小时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接到了指挥中心的通知,地面部队已经确认着陆区安全,可以前接伤员了,同时也更新了伤员的最新伤情信息,有意识但仍在失血,即需要立刻手术。




3.前接伤员及机上处置



PJ小组仅用了 1分30秒就飞到伤员所在地域上空,从安全角度考虑,PJ组长安排长机在空中进行防卫,僚机着陆前接伤员。从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组长下达命令后,僚机的PJ立刻开始准备起来,包括一些急救器材及输液输血的准备。



僚机着陆后,地面的阿富汗国民军向PJ交代了伤员的最新情况,完成伤员交接后,僚机立刻起飞,机上PJ们则迅速忙碌起来,判断伤员的意识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开始供氧,并详细检查有无其他伤口,另有一名PJ在摇晃的机舱中给伤员建立了静脉通道,成功给伤员输注了O型血。当直升机抵达阿富汗国民军医院时,伤势已经初步稳定,为后续的手术争取了时间。

但从伤员受伤开始,已经过去了2小时45分,完全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由于日常接受的培训原则都是尽可能在1小时救治时间窗内将伤员送至可以开展确定性治疗的医疗机构,因此,机上的PJ们对此次救援行动的组织都存在一定的疑问。




4.复盘讨论


在返回基地后,PJ们来到了专门的briefing room进行复盘讨论,彻底检查并讨论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有专门的aircrew briefing room 哦)。因为着陆地域安全性未知而造成本次救援行动超出了最佳救援时间,因此有位PJ提出,是否可以直接赴伤员发生地域进行低空飞行,查看情况,且认为该地域不太可能还埋有IED。但年轻的PJ组长坚持认为在没有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着陆是不明智的行为,风险非常高。

最后,分队指挥员认同了小组组长的决策,并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决定,实施之后就不要再反复计较对错,因为会影响后续的决策与判断。




小编评述:

这段剧情看点其实很多,从作战情报、指挥流程、伤情处置、到复盘研讨中上级指挥官的指引与忠告,很多细节点值得深入思考,小编抛砖引玉,大胆归纳几点,欢迎大家群策群议,到后台发表意见哈!

  • 二是信息情报对于救援行动的重要性十分关键。无论是作战情报,还是伤员伤情,对PJ们做出决策都有很大影响。战况将引导指挥人员开展适当的防卫;伤情信息则为提前做好伤员接收准备、高效稳定伤情提供依据。

  • 三是PJ急救技能完备且救援直升机上药材装备配备齐全。呼吸机、监护仪、液体、O型血一应俱全。本次机上救治中,PJ在摇晃剧烈的环境下娴熟的为伤员建立了静脉通道,大家还能在后续情节中看到PJ进行环甲膜切开术及骨髓穿刺。充足的救治器材准备以及高超的急救技能是确保伤病员途中伤情稳定的关键所在。

好啦,本次推文就到这里啦,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有兴趣参加观影+解读+讨论的你们,赶紧来后台留言吧!
观影资源:
第1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1
2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2
3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3
第4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4
第5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5
6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682417?p=6


静候寒区 万物生

初心如雪 见天地


冬天来了,各位亲们注意防寒保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