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陆战队如何预防中暑

陆战队如何预防中暑

创建时间:2024-09-11


策划 | 卫勤小组




前言:

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地区是亚热带海岛型气候和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活动时间也是高温季节;战术装具和设备减少了皮肤与空气的接触,削弱了空气对流和热量散发,另一方面主战装备装甲化的同时也造成舱室环境湿热更加严重,都导致人员容易中暑;跨区作战训练带来的生活保障和卫勤保障都很困难,进一步增加了中暑的发生率和救治难度。黑山海医最近又重操旧业干起了“老军医”,遇到了一些中暑的病号,在此结合看到的一些材料聊聊陆战队在炎热季节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的关键则在于科学施训和加强生活保障,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广大指挥官的重视,毕竟防护到位,训练才能出成绩,关键时刻才能保打赢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
(一)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二)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痉挛。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这类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这些患者体温升高,但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主要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
3.热射病。热射病分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部队主要出现的是劳力型热射病。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此类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4.日射病。日射病是指在烈日下劳动或运动时,因头部持续受到强烈日光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穿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膜及脑组织即引起头部血管扩张,导致脑及脑膜充血,头部温度和体温急剧升高,以致神智异常,继发各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二、陆战队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从技术角度来说,预防中暑难度远低于救治中暑,因此陆战队在分队层面加强相关预防更有意义。
(一)要重视热适应训练
中暑说简单点就是机体无法及时将体内热量散发出去。身体散热内在靠调节。因此如果身体能适应炎热环境,增强散热能力,则可有效降低中暑的发生。热习服也称热适应(heat acclimation,HA),是指通过热刺激,使人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热习服最重要的生物适应是更早和更大的出汗反应,热适应最重要的是让身体能更早和更大的出汗,以及让适应相应的皮肤血流反应改变、代谢率降低、血容量 (PV)改变和心血管稳定性改善等多种种反应。
官兵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这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0~14天(当然也有只要7-8天的速成大法,见下表)。
表1 英军8天热习服方法(2017年资料)
热习服训练期间有条件的可以对被训练人员进行心率和体温监测(目前穿戴式监测产品很多院校都有研制,可以与他们联系)。理想的热习服训练强度是训练期间心率在130-150次/分钟,核心体温<38.5℃。若训练期间心率持续5分钟>150次/分钟,或核心体温>38.5℃,则应停止训练。
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在离开高温环境后可保留约1周。在热暴露结束后,在约3周内损失约75%。1-2天的中间凉爽天气不会影响对炎热天气的适应。
(二)做好防护
1.一定要戴帽子
炎热季节户外长时间活动戴帽子可有效预防日射病的发生。因为没有帽子遮挡,日光中的红外辐射很容易穿透头皮将热量传递至颅脑深处。军人流行的短发通常也难以保护头部皮肤被紫外线灼伤。
2.基础训练中一定要穿上衣
皮肤表面常常有一层薄薄的空气。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温度通常是35℃左右),这层薄空气便形成一层防护膜,避免皮肤直接与外界的热空气接触。在这种高温下,如果有来自风扇或空气中的空气流动,反而会吹散了这层防护空气,把身体暴露于酷热的外界空气中。这就是对流式加热(对流式烤箱能更快加热食物,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因此穿着一件薄薄的宽松衣服,有助于保持这层防护空气,也可以避免日光照射灼伤皮肤。很多单位夏天让人员光背暴晒是不科学的。
3.车内人员可以考虑穿降温服
对于那些长期在高温环境中训练的车辆驾驶员,可以考虑穿温度控制类降温服(此类产品既有市售产品也有科研产品)。当然车辆降温服的选择要结合舱室温度、操作时间以及是否影响人员快速逃生等多种因素考虑选择。不过外军也有相关测试说冷却装置(例如冷却背心)的功效仅与饮用冰水一样有效。
(三)要学会科学补水
前面说了,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就是通过大量排汗来散发热量。汗液中除了水分还有大量电解质,因此大量排汗除了会降低血液容量外还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的丢失,如休息时只补水不补电解质,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热痉挛。为此,美陆战队发布了电解质补充测算表(表2)。表中根据所处环境温度和人员工作强度,测算出每小时的出汗量以及应当补充电解质的量,并规定了每小时和每日最大饮水量。下表所提的电解质为我们基层常见的口服补液盐,每1包(1 packet)用500ml水溶解服下。

表2 美陆战队电解质补充测算参考表(2015年资料)

(四)要保持衣物和皮肤的清洁
皮肤是排汗的主要器官,若皮肤毛孔堵塞或受损,将严重影响排汗效果。贴身衣物起到从体表带走汗液和帮助散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及时清洁,将导致纤维孔径被堵塞,降低功效发挥。因此部队在高温训练期间,一定要注意确保参训官兵有足够的清洁用水能保持个人卫生。官兵个人也要注意带够换洗衣物,坚持做好每日个人卫生清洁。
(五)保证足够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有助于恢复体力,减少中暑的发生。在凉爽房间里睡觉并不会影响热习服状态。
(六)要注意关注特殊人员
1.近期发生过中暑的人员
已发生过中暑(按医学标准判断)的人员,其热习服能力是下降的,在2周内无法恢复,因此训练中需要特别关注。
2.女性
与男性相比,同样体重的女性脂肪含量高,体内水分也更多地分布在脂肪中而不是血液中,导致其散热能力不如男性。所以在同样强度训练条件下女性更容易发生中暑现象。
总之,预防中暑对保持部队持续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预防中暑的关键则在于科学施训和加强生活保障,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指挥官的重视,毕竟防护到位,训练才能出成绩,关键时刻才能保打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美军军医大学中暑救治指南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军队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陆军战友,请收好这份分业训练健康保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