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勤理论    俄乌冲突对未来作战卫勤保障的启示

俄乌冲突对未来作战卫勤保障的启示

创建时间:2024-09-11

策划 | 卫勤小组





卫勤小组:


近期俄乌冲突的公开报道和文献资源越来越多,为了丰富本平台俄乌冲突专题(点击蓝字前往)的相关内容,汇总来自各方不同视角的数据和观点,本期整理来自经济学人(Economist)网站的一篇新闻报道,原文题名为“What Ukraine's bloody battlefield is teaching medics”,作者不仅从多个渠道收集了冲突期间双方伤员的数据,还就部分观点与问题采访了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战伤问题研究专家,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与之前我们平台推送过的一些文献内容相互印证。当然,总体来说,还是北约、地方机构视角为主,请大家审慎对待。但从此文及既往我们找到的相关文献看,北约地方机构的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因为这种规模级别的军事冲突,所波及到的区域一定不仅仅是在军方想定的作战范围之内了。

本文的核心观点与之前的文献有相似之处,主要包括:冲突武器及规模造成伤员数量及严重程度上升;医疗后送困难且医疗机构经常遇袭;专业救治人员与物资(特别是血液)匮乏。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专门提到了冲突发生前俄方的卫勤演练及血液动员,以及无人机、战伤信息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的应用,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往下跟踪相关情报资料。

本期翻译整理:Rachel;原文地址:www.economist.com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national/2023/08/04/what-ukraines-bloody-battlefield-is-teaching-medics



一、从俄军卫勤准备的蛛丝马迹预测冲突的爆发

美军及英军情报机构在2022年最初几周就已经发现俄军在俄乌边境大量集结,并据此推测俄方将入侵乌方。英军外科主任(Surgeon General,类似于军方卫勤最高领导人)Tim Hodgetts少将指出,冲突发生前,已发现俄军将多家野战医院机动部署到俄乌边境。当然,在既往军事演习中,俄方也曾经向边境部署过野战医院,但这一次同期启动的还有俄罗斯动员国内地方大学生献血。如果没有进行冷冻,红细胞只有6周的效期,而人员献血后一般间隔3个月才能重新献血。其他相关卫勤准备方面的证据包括俄方野战医院的医生开始使用大型动物练习麻醉与创伤救治。Tim Hodgetts少将认为,多个渠道汇总的卫勤准备方面的情报资料表明,俄乌即将发生大规模冲突。未来大规模军事冲突一定预有准备,前期多渠道情报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对于军事冲突研判即为重要。(相信其他作战包括后勤准备也有相关征兆,本文仅突出了卫勤方面,更加凸显了开源情报分析的重要性)

二、冲突造成的双方伤死率已达越战水平

本次俄乌冲突是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大陆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自朝鲜战争后,欧洲国家的军队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如此规模与强度的军事冲突。冲突发生的伤员数量远远超过近年来北约部队参与过的军事行动(欧盟各国都将俄乌冲突情况与本国日常战备工作进行对比,结果堪忧)。2001年至2019年伊拉克、阿富汗军事冲突期间,美军死亡人数仅在7000+,而本次冲突发生的第一年,乌方死亡人数据就已经超过该数字的2倍多,根据部分美国机构估计,俄方死亡人数则更多。虽然在伊拉克、阿富汗军事行动中,美军及北约在医疗救治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绝大部分重伤员都通过直升机医疗后送在“黄金1小时”内得到了确定性治疗,伤死比例(与CPLA使用的伤死率概念,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应避免概念混淆)达到了史上最低(10:1)。在越南战争期间,由于救治技术与手段相较落后,美军的伤死比例大约为3~4:1。(见下图)
在俄乌冲突期间,乌方的伤死比例又回到了越南战争的水平2001年至2019年伊拉克、阿富汗军事冲突期间,美军战伤减员率不到2%,而目前乌方估计的减员率在5-10%。2022年,一家英国智库研究报告指出,40%的乌方伤员将终身受到战伤的影响(即伤情较重,影响到后续正常生活)。战伤相关数字显示,俄乌双方的医疗救治均十分有限,而在俄方,甚至出现了将尚未痊愈的士兵送回前线继续战斗的情况(此处未标注来源,存疑)。

三、乌方在救治人员与物资上严重短缺

乌军方人员指出,2017年之前乌军没有系统培养过专业医护兵(combat medic),到冲突发生至2022年末,已完成650人的培训,但与乌方军队人数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军队培训中心虽然缺乏人员与物资,但仍准备每月为作战前线培训不到300名急救人员,但每个人也仅能接受为期4周的简单培训。乌军目前经常需要穿越雷区,遭遇无人机及导弹袭击,医疗救治任务十分艰巨。来自基辅的一位战救志愿者表示,冲突开始后止血带十分紧缺,此外,还缺少胸腔密封贴及便携式超声。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有视频显示俄方伤员仍在使用橡胶止血带,其型号种类是美军在2000年左右使用的。
卫生物资发生了结构性短缺,前线物资供应不到位,一些高级医护兵表示,虽然填写了很多需求表格,但最终仍无法足量供应所需的救治物资。乌方中央医疗指挥部与一线救治机构存在矛盾,给予了医救治疗机构更多的支持,而对一线救治机构的保障不足,比如未将便携式超声与骨髓注射器供应到一线救治机构。有志愿者表示,一线的救治器材有90%来自志愿者捐助而非军方统筹供应。管理上的不协调还体现在血液供应保障方面,2022年乌克兰卫生部同意开展全血输注救治伤员,而军队医疗指挥部仍禁止输注全血,但有部分乌方部队直接与地方献血机构联系,筹措全血用于伤员复苏,造成乌军在全军伤员救治血液使用方面技术标准不统一。
既往北约相关军事演习表明,和平时期的国家血液储备可能在战争后的1天内消耗殆尽。血液储备与弹药储备不同,效期十分有限,通常只有几周到几个月。目前英国的献血量通常低于一周的储备量,目前英国正在投资生产冻干血浆,而北约各国之间也在法律法规层面推进血液制品生产与使用的互操作性。

四、伤员后送困难且后方收治机构频繁遭遇火力打击

虽然美国及欧洲军队拥有更为熟练的救治力量及更好的卫生及医疗后勤物资,但大规模军事冲突仍将对国家及军队的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巨大冲击,近年来,无论军方还是地方医疗机构均缺乏在火炮、导弹、无人机袭击状况下的运行经验。
例如开展直升机医疗后送,2001年至2009年,美军仅有70架直升机被击落,而据估计俄罗斯在俄乌冲突17个月内损失了90架直升机。由于失去对空域的控制,伤员无法及时后送到更高级别的救治机构,只能开展延时救护,但未来伤员的预后效果(临床结局)会相对更差。在致伤机制上,既往美军及北约盟军中79%的伤亡是由简易爆炸装置造成的,而乌方70%的伤亡是由火炮及火箭弹造成的,一次袭击波及范围广,受伤人数多,且均为多发伤(人体多个器官或部位受伤)。救治这些伤员将消耗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例如血液)。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军事后勤专家指出,如果无法快速高效提供战伤救治,则将对整个军队产生系统性士气崩溃的风险如何在军事冲突期间安全转移数万名伤员。2023年7月,北约通过了冷战以来首个全面防御计划,其中包括在整个欧洲跨区后送伤病员的详细计划,细化到如何在盟国之间分配伤员数量,这是一个多年来被忽视的问题。
此外,医务人员希望医疗机构能够在军事冲突中免遭袭击,但在俄乌冲突中,乌方屋顶上悬有红十字的医疗机构也遭到了俄方袭击,因此建议医疗机构不应突出红十字,应与普通建筑融合,避免遭到特定打击。据WHO估计,乌方的医疗机构、救护车车辆遭遇了900+次袭击,乌方正在考虑如何对医疗机构进行加固、伪装,或分散部署。此外,医疗机构使用的部分医疗设备会释放电子辐射,使医疗机构更易暴露遭袭。

五、无人机及伤员信息系统得到一定的应用与发展

乌方正在探索使用无人机后送伤员。这种无人机(报道称made in China)可以运送180kg的货物70公里。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上的机器人可以提供药物、血液制品、氧气、气道管理甚至部分外科手术(美军已经开始研究相关设备,如自动危重救治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和监控功能。作为一个机载平台,进行自主医疗补给和伤员后送)。另外,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议建立一个联合创伤登记系统(类似于美军现在使用的战伤数据库系统),记录伤员伤情及处置数据,通过记录真实世界数据,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指导未来战伤救治,降低未来军事冲突的伤死率。



编辑:卫勤小组

投稿及合作邮箱:wqjingbing@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2023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2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1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0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19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18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