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生命——战场止血带的质控指标详解
市场中止血带品种繁多,市售产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皆然。 但繁荣背后隐患重重,最突出的是标准不一。不同国家、厂商生产标准各异,有的重材料柔韧性,有的重绑扎便捷性,这使得止血带效果参差不齐。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止血带符合战场救治相关标准,细节上有哪些指标可以开展质量控制呢?在真实作战环境,止血带关乎生死,要求远超民用。仅达国家医疗器械基本要求远远不够,强化环境适应性才是关键,这对设计、材质、工艺各环节都提出升级挑战。旋压式止血带主要组成包括:塑料件、 织带、自粘魔术贴,市面上其注册技术要求多局限于规格、组成及部分基本性能指标,但很多战场环境及影响到止血效果的细节往往不在国家标准的要求范围之内。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条符合战术条件下使用的止血带呢?下面针对绞棒、固定板、连接环、织带这些部件对止血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条合格止血带所需具备的基本参数要求:

一、绞棒
绞棒是止血带的关键部件之一。在作战环境中, 温度变化频繁且剧烈,普通绞棒的耐温差性能较差,酷热时容易软化松脱,严寒时则可能脆断,无法有效固定止血带。理想的绞棒应具备宽温域适应能力,其设计经历了从直径相同到中间直径加大,再到整体直径加大的过程,同时增加两端摩擦力,以此确保在复杂温度环境下仍能稳固发挥作用。在了解绞棒设计的关键要点后,其设计在实战中同样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如下图:

二、连接环
连接环作为另一个关键部件,弱连接强力不足,容易断裂。实战要求连接环设计精巧便捷且断裂强力能够耐受高低温,其设计变化从大空隙逐渐发展为加固梁小间隙,再到采用金属内嵌结构,不断强化受力和摩擦力,使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如下图:

三、固定板
固定板也从无加强槽设计改进为加强槽设计,有效避免了绞棒在受力较大时脱槽的情况。

四、织带
在材质方面,塑料件若采用全尼龙并合理增加增韧剂,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工艺,其扭转力(断裂强力)就能相对稳定。若产品需在低于 40° 的环境中使用,还需对工艺进行严格验证,并开展特殊环境实验论证,确保在低温条件下塑料件不会出现脆化等问题。对于织带,2.5cm 织带和 3.8cm 织带在性能上以尼龙(锦纶)材质为最佳。其中 2.5cm 织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更高,原因在于绞棒绞动时其受力巨大,若使用较薄或非尼龙织带易发生断裂,如下图:



普锐救生致力于国内外战场救护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生产,主要结合产品设计,使用环境,生产工艺等主要因素,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项突破和改进。研发测试过高温高湿环境下止血材料的抑菌率,可在24小时内达到90%以上的抑菌效果。公司还参与了搜救系列背囊、高原恒温背囊、气密漂浮背囊、伤员复温袋、可移动药房等研发项目。如有相关产品研发采购需求,可联系: 0312-3861236 ; 400-7755-366。


编辑:卫勤小组
投稿及合作邮箱:wqjingbing@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