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卫勤小组
2025年初,来自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及美国三军联合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撰写文章:Guerilla Casualty Care Nodes and Web Networks on the Future Battlefield,提出在未来大规模作战(LSCO)之前及期间,可能会发生非正规战争和游击作战,既有的前沿外科力量、医疗后勤及后送平台可能无法满足突发的保障需求。作者提出利用非正规战争的原则,建立分层且冗余的战伤救治节点和网络,卫勤保障资源的配置应与伤员救治能力、临床决策、医疗后勤以及作战行动同步协调,从而实现医疗优势,提高伤员生存率并增强部队战斗力。卫勤保障必须适应战场上不断变化的情况。美军过去二十年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反叛乱行动上,而未来的冲突可能以大规模作战行动(LSCO)为特点,同时游击作战或其他非正规作战样式会对整体军事行动产生影响并贯穿其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 “转折点”,各大国将竞相塑造国际秩序。应对来自与实力相当对手发生冲突的持续威胁是当前美军战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未来与拥有先进技术的敌人作战,将考验卫勤保障能力,要求其能够同时应对所有作战领域(陆、海、空、天、网络)、“灰色地带”、电磁频谱以及信息环境中的保障需求。此外,在未来冲突中,非正规战(IW)模式会嵌套于常规战争之中或与之协同进行,辅助实现战略、战役和战术目标。
注:IW是 “一种作战样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间接、难以追查来源或不对称的活动,确保自身地位或胁迫其他国家或团体,这种活动既可以作为主要作战样式,也可以与常规战争协同开展”。IW通常涉及游击战术,可能会动用游击部队或抵抗力量(resistance forces)来达成目标。因此,在本文中,IW、游击战和抵抗行动这几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指代在非正规战中发挥作用的非传统作战行动和作战人员。鉴于IW的复杂性,任何卫勤保障(医疗救治)都必须靠前部署、规模精简、高度机动,并且要完全融入已部署的军队卫勤保障(战伤救治)体系中。因此,为提高伤员的生存率,本文分析了未来战场上伤员救治面临的挑战,以及在常规军事行动中融入游击战、IW或抵抗行动的环境下,获得并保持卫勤(医疗)优势所需的后续卫勤保障体系结构结构。需要整合整个战场救治体系中的伤员救治工作,并通过建立游击伤员救治节点和网络,凝聚卫勤保障力量。本文提出的“游击伤员救治模式”与IW的原则相符,具有不可追溯性、不对称性和间接性。利用网络中的救治节点,助力联合部队、本土及东道国的卫勤保障资源克服未来战场上战伤救治连续性方面的障碍。俄乌冲突表明,远程精确火力以及无人机对伤员的航空医疗后送和战术后送构成了威胁。这些技术进步改变了战争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大量伤亡:先进武器的运用导致战场上出现众多伤员,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产生延时救治需求:大量伤员需要持续多日的医疗护理,这对医疗资源和人员安排提出了很高要求。
医疗补给受限:作战环境使医疗物资的补给变得困难,药品、设备等供应不足,影响伤员救治。
“黄金1小时” 内手术支持减少:“黄金1小时” 是伤员受伤后最关键的救治时间,但这些技术进步使得在这一小时内获得外科手术支持变得更加困难,延误治疗会增加伤员的死亡和残疾风险。
图 1 展示了未来作战的一些特征及其后果。在乌克兰,带有红十字标志的车辆在返回治疗地点时被无人机追踪,其位置被确定后被炮火瞄准。同样,2023 年 10 月 7 日袭击事件后的加沙地带冲突表明,医疗工作者和医疗设施也可能无法在敌对行动中幸免。因此,在现代战场上,外科手术资源面临着极高的风险,而且对其投入的大量培训和资源意味着它们难以轻易被替代。通信系统、战区内和战区间的伤员追踪、远程医疗以及伤员数据收集,这些都是战伤救治(卫勤保障)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也将面临来自网络战和电磁干扰的挑战。如果战争在印太地区爆发,大规模作战行动(LSCO)在战伤救治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还会因距离遥远、两栖作战以及分散的海洋环境而进一步加剧。在大规模作战行动(LSCO)之前和期间,可能会发生非正规战争和游击行动,这会将友军人员置于更危险的敌方控制区域,从而加剧威胁。在未来的常规冲突中,前沿外科救治、医疗补给和后送的基础设施将受到限制,而在游击或IW环境中,这些基础设施的限制会更大。IW环境下往往需要长时间救治伤员,而且往往由非专业人员提供救治,还不得不依赖当地的保障网络。因此,在未来冲突中,需要创新的卫勤保障计划,在医疗决胜空间发挥战伤救治的恰当作用,既要维持重伤员的生存几率,又要确保轻、中度受伤的人员能够安全归队。战场上的决胜空间被定义为 “在时间和空间(包括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认知空间)上的特定位置,在这些位置上,跨领域能力的充分优化运用能使己方相对于敌方获得显著优势,并极大地影响作战行动的结果”。在这些决胜空间集中力量以产生效果,能使部队通过迅速利用敌人的弱点获得作战优势。相应地,卫勤保障决胜空间是指在战场的特定位置,卫勤保障资源的部署与伤员救治能力、临床决策、医疗后勤以及军事行动效果同步协调,从而实现卫勤保障优势,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并增强部队战斗力。为降低战场上的死亡率,需要建立适应性强且模块化的游击卫勤保障结构,使其能够在医疗决胜空间集中力量发挥作用。这些游击医疗资源必须经过专门的调整,能够整合为更强大的能力,按要求提供战术战伤救治、损伤控制复苏以及外科手术,挽救生命。随后,这些资源应可以分散回到更安全、防护性强或地下的低可见度区域 。在卫勤决胜空间部署资源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作战风险、产生伤亡的可能性与医疗能力需求之间进行权衡考量。战场上部队部署的机动性,再加上逐渐成型的战线的动态演变,这都需要对医疗规划进行完善。在全球反恐战争期间,外科手术资源主要部署在既定地理作战区域内安全的前沿作战基地和战斗前哨站。虽然这种部署方式适用于在固定作战区域内的小规模、成熟的冲突,但未来的游击行动将更为复杂,可能会涉及到分散的地理位置,这些情况仅靠时间是无法预测或缓解的。为了在医疗决胜空间实现精准的战伤救治规划与游击医疗保障相结合,必须利用IW的原则,建立分层且具备冗余功能的医疗救治节点和网络,优化战场上的战斗伤员救治工作。常规战争中的游击作战环境,需要有分层的、具备冗余功能的、一体化且相互联网的医疗编队,以便能迅速适应快速变化且在地理上分散的伤员救治场景。未来的冲突中,战场不再是线性的,需要游击战伤救治节点和网络,这些节点和网络由联合部队、盟军、东道国以及当地的资源资产组成,能够根据需要扩大或收缩,机动至最需要医疗保障的地方。游击战伤救治节点在作战方面要足够灵活,能够在医疗决胜空间迅速集结并集中力量,以便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供恰当的医疗救治,同时还要能同样迅速地将救治节点分散回网络中,以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见下图 )。
在网络内进行的转移行动是有风险的,可能会暴露其行踪,从而面临被敌方发现和攻击的危险。然而,这些行动也可能会从电磁频谱能力中获益。电磁频谱能力可以干扰敌方的探测手段,使敌方难以获取伤员的位置信息、受伤的数量(有多少伤员)以及受伤的类型。通过电磁频谱干扰的方式降低救护节点被敌方发现和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了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在更广泛的作战网络中隐藏这些伤员救治节点,需要时则启用。这些伤员救治节点必须是模块化且具备快速机动性的,其节点组成部分应包括有或没有外科手术能力、医疗留置能力以及重症监护能力的单元,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携行所需的救治能力,在卫勤决胜空间集结。此外,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在这种作战环境中生存所需的特定军事知识、技能和能力,来强化传统的医学专业技能。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战术战伤救治、损伤控制复苏与手术,以及从医疗角度进行的延时救护,同时还有战术方面,包括伪装与隐蔽、通信技能、遵守噪音和光线管制规定、保持全方位 360 度的安全警戒,以及掌握生存技能等。诸如接收血液、药品、补给品和设备等医疗后勤方面的难题,也必须纳入到这个网络化的战伤救治体系当中。
医疗救治节点和网络还需要与作为指挥控制枢纽的后勤补给点保持协调一致,便于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容量进行扩张或收缩,而且这种能力和容量还可以下放到更低层级。健康信息管理同样需要纳入非医疗数据,同时运用实时机器学习技术……医疗信息管理还需整合非医疗数据,并利用实时机器学习技术,为后送或治疗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通过配备途中救治的专用医疗平台(医疗后送),还是通过配备或不配备途中救治的非医疗、非标准平台(伤员后送)进行后送,在LSCO中物理范围扩大的战场上,很可能都会以分散的方式通过各种通用平台(无论是地面、空中还是海上平台)来实施。重伤员将会被分散安置,并且能够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间歇性转移。在节点之间的转移不一定会提升救治能力或级别,但由于安全受到威胁、收容能力有限或运输工具的可获得性等原因,这种转移可能是必要的。
这些节点的构成以及医务人员的组成可能各不相同。有些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控制出血,或者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而另一些情况则可能需要进行损伤控制复苏,或是对创伤性脑损伤进行处理。是将手术资源转移到该节点,还是把伤员从该节点进行后送,这需要根据当前的作战环境来做出决定。根据临床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救治时需要有模块化的设备套件和小型手术团队,以便能够迅速集结和分散。手术团队向前线推进所需的技能,需要额外的作战训练,以将团队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如果能在不向敌方暴露自身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远程医疗咨询,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远程补充该节点医疗团队所缺乏的技能。团队成员的来源也可能各不相同,有些来自美军部队,有些来自盟军部队,还有一些来自当地的医疗人员。在IW环境中,最后这一类人员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环境,作为当地人不易引起注意,并有能力融入当地已开发的基础设施,比如坚固的地下隧道网络,以及秘密伤员救治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
五、结论
未来的作战行动需要具备医疗资源的协同编队,一旦确定存在救治需求,这些编队能够迅速做出调整。这就需要有分层的、具备冗余功能的、一体化且相互联网的游击医疗力量,它们能够提供分散式的保障,并可沿着节点和网络进行扩展或收缩,而非采用线性的医疗救治阶梯。通过在医疗救治、后勤补给和后送等方面做好应对一定程度不可预测性的准备,利用电磁频谱领域的前沿技术来 “隐藏” 人员的位置和行动,并运用远程医疗支援能力,能够使由各种人员构成的团队(包括本土和地方部队)成功救治伤员。必须持续对这一模式进行迭代完善,以维持作战部队的战斗力,降低作战人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进而在充满竞争且持久的未来战场空间中提升部队的杀伤力。
编辑:卫勤小组
投稿及合作邮箱:wqjingbing@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动力)
2023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2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1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20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
2019年度卫勤精兵推文汇总